姜碧華
今年4月23日是第三十個世界讀書日。人間芳菲四月天,花香四溢但卻不止花香,氤氳開來的還有馥郁書香。讀書好、讀好書、好讀書,“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”已然成為社會共識,書香里的中國,欣欣向榮。
自2012年“開展全民閱讀活動”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以來,“全民閱讀”之勢如同星火燎原,“書香”逐漸成為常伴群眾身邊的“氛圍感”。湖南的“岳麓書會”“愛閱之城”擦亮“書香湖南”品牌、江西的“贛鄱惠民書展”“江右文庫”鏈接文化服務(wù)、江蘇餛飩店主被聘請為“全民閱讀推廣大使”……“閱讀社交”早已成為年輕人群體新型社交方式,書香氣在煙火氣中互融升騰,讓城市處處溢滿書香。自帶“文化流量”的故事在不同時空交替分享,不同群體“看見”或“被看見”,可能是當(dāng)局者、又或是旁觀者、抑或是記錄者,講述故事、鐫刻文字、閱讀書本,在充滿溫情的文字中感受不一樣的人生際遇,被賦予更為感動的力量。
讓愛讀書成為一種習(xí)慣。處事要代人作想,讀書須切己用功。學(xué)習(xí)知識是別人所不能替代的,要把讀書當(dāng)成一種習(xí)慣?!白x書”不僅僅是個人為升學(xué)求職而疊加的“Buff”,更多的則是指向“將以通事理”的答案,讓讀書成為自發(fā)自覺的喜愛偏好,方能“隨風(fēng)潛入夜,潤物細無聲”。
讓讀好書成為一種滋養(yǎng)。選擇有營養(yǎng)的精神食糧助力成長,其本質(zhì)是我們閱己悅己越己的過程。閱己,對照書本,在字里行間閱讀自己、立于方寸之地看見自己,常思己之過,檢身若不及、而躬身自省。悅己,在書本墨香之間取悅自己、愉悅自己,找尋書中“顏如玉”,與文人墨士“對話”,感受“臣心一片磁針石,不指南方不肯休”的家國情懷,體悟“三更燈火五更雞,正是男兒讀書時”的勤勉奮進,培養(yǎng)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樂趣。越己,通過讀書獲取知識的豐盈、眼界的拓寬,求得書中“黃金屋”,超越昨天的自己,用“數(shù)風(fēng)流人物,還看今朝”的擔(dān)當(dāng)作為,回答多年以前偉人立于湘江之畔發(fā)出的“問蒼茫大地,誰主沉浮”的歷史之問。
讓善讀書成為一種力量??v使一年不將軍,不可一日不拱卒。真正的高手往往是長期主義者,安心潛心靜心、長期恒久地堅持下去,工作忙就多“擠”出來一點時間、看不懂就多“鉆”進去一層深度,廣涉獵把書讀“厚”、深鉆研把書讀“薄”,綿綿用力、久久為功,汲取營養(yǎng)、茁壯成長。讀書不可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(wǎng)”,不能自我感覺良好就不屑學(xué)習(xí),不能借口工作太忙就放松學(xué)習(xí),不能為了裝點門面就應(yīng)付學(xué)習(xí)。
但行好事,莫問前程。走過的路、讀過的書,步步算數(shù)、步步生輝。沿著一路書香,文化的滋養(yǎng)、文明的傳承,我們讀過的書,終將變成光,照亮腳下前行的路。
責(zé)編:印奕帆
一審:印奕帆
二審:蔣俊
三審:譚登
來源:華聲在線